往來之跡:余德耀收藏中國當代藝術

往來之跡:余德耀收藏中國當代藝術
akwong
Mon, 06/28/2021 – 18:19

Exhibition Categories
Exhibition Stops
Exhibition Objects

How to Use Exhibition Guides

Submitted by lacma-admin
on Tue, 07/28/2020 – 12:55
Tombstone

 

Listen beautiful relax classics on our Youtube channel.

Swipe Right Icon

 

Swipe right to advance through the guide

Hide title?
Off
Enable Exhibition Stop Divider
Off
Exhibition Stop Title

How to Use Exhibition Guides

Exhibition Objects

往來之跡:余德耀收藏中國當代藝術

Submitted by akwong
on Mon, 06/28/2021 – 15:43
Tombstone

基於中國與西方在文化交流方面源遠流長的歷史傳承,洛杉磯郡藝術博物館與上海余德耀基金會開展了一系列合作項目,其中包括策辦聯合展覽以及共享豐富的館藏藝術品。此次「往來之跡」展覽既是一場紀念雙方合作關係的慶祝活動,也是余德耀基金會收藏品在洛杉磯的首次集中展出。展覽內容主要聚焦於東方與西方不斷相匯、交融、碰撞的歷史進程,通過對中國當代藝術作品的展示陳列,呈現其創作中關於全球資本主義、國際政治紛爭、西方古典藝術規範的思考。

中國在物質、思想、文化交流方面的輝煌歷史可追溯至公元前二世紀「絲綢之路」的形成。作為多段貿易通道的概稱,「絲綢路」以其橫貫歐亞大陸及遠端地區的商貿交通網絡和沿途販運的奇珍異寶而享譽於世。這些跨境通道一方面推動了各區域間技術與資源的互通有無,另一方面卻加速了侵略勢力的擴張發展。數千年來,「絲綢之路」承擔著中國與西方交流的橋梁作用,在運送絲綢黃金、瓷器等貨物的同時也輸入了戰爭和帝國主義,總體上為後世留下了紛繁複雜的歷史遺產。

Hide title?
Off
Enable Exhibition Stop Divider
Off
Exhibition Stop Title

介绍

Exhibition Stop List Display Options
Inline Grouping
Exhibition Stops
Exhibition Objects

Circle of Animals/Zodiac Heads, 2011

Submitted by akwong
on Mon, 06/28/2021 – 15:43

在這件作品中,艾未未重新詮釋了一組曾被裝飾於北京華麗的圓明園(清朝「夏宮」)中一座噴泉水鐘內的獸形噴水口。由十八世紀的耶穌會傳教士所設計,這一組噴水口被塑造為中國十二生肖動物的形象,分別對應著十二個年、月、週、日、時。作為水鐘的組件部分,這十二尊噴水口按照中國傳統計時單位「時」進行報時。「時」即為一天中的十二分之一,相當於兩個小時。

 

圓明園於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遭到英法聯軍破壞掠奪。因此,當其中三尊獸形噴水口在流失海外多年後再度現身於2000年的一場拍賣會時,它們被闡釋為一種國家象徵符號,指代著曾經被西方帝國主義掠去的文化遺產。這種近來被賦予的高度政治化身份一方面提升了它們在藝術市場中的商業價值,另一方面引起了社會上對於建議它們回歸原址的熱切呼籲。

Image
Circle of Animals/Zodiac Heads, 2011
Tombstone

艾未未
中國,生於1957年 ,定居英國
《十二生肖/獸首》,2011
青銅
余德耀基金會藏品

Hide title?
Off
Enable Exhibition Stop Divider
Off
Exhibition Stop Title

Circle of Animals/Zodiac Heads, 2011

Exhibition Objects

打破欧洲典范

Submitted by akwong
on Mon, 06/28/2021 – 15:43
Tombstone

1978年在北京和上海巡迴舉辦的《法國十九世紀農村風景畫展覽》是歐洲繪畫在當代中國的首次展出。隨後,大量來自歐洲和美國的藝術出版物和展覽被引進到中國。在這一時代浪潮下,許多中國青年藝術家開始被這些異域文化藝術的魅力所吸引。

新穎前衛的藝術試驗在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蓬勃發展,與之相隨的是中國藝術家們取材於各自所選的西方和東方影響要素,掀起了一股顛覆歐洲古典繪畫的潮流。無論是運用新風格、新材料,還是將畫面中心人物置換為獨創的特色形象,抑或重新構建一個整體場景,中國藝術家在改編創作時的解構與重塑大多隱含了一絲諷喻意味。例如,邱黯雄的裝置作品《懷疑者》將雅克-路易·大衛的畫作《馬拉之死》中的悲劇人物替換為一隻穿著浴袍的黑猩猩。周鐵海在創作中把香煙吉祥物形象「喬·駱駝」融入了讓·奧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爾、雅克伯·帕爾馬、彼得·保羅·魯本斯的畫作之中。岳敏君用獨創的粉色大笑男人形象改造了迪亞哥·維拉斯奎茲的畫作《宮娥》中的主要人物。相比之下,劉煒對文森特·梵高的畫作《郵遞員約瑟夫·魯林的肖像》的重塑是一種相對認真的再現。

Hide title?
Off
Enable Exhibition Stop Divider
Off
Exhibition Stop Title

打破欧洲典范

Exhibition Objects

Frida: A Woman, 2013

Submitted by akwong
on Mon, 06/28/2021 – 15:43

在北京798藝術區的一個書攤前,陳可偶然發現并購入了一本記錄著墨西哥畫家弗里達·卡羅及其家人的攝影集。為這些照片所觸動,她繪製了許多再現這些影像的作品,其中同時記述了她本人當時的孕期生活情景。這些畫作、雕像、影片共同構成了一個綜合媒材的「影集」,表達著陳可從懷孕初期到女兒嬰幼期這一過程中所體悟的關於女性身份的認知。

Tombstone

陳可
中國,生於1978年
《弗里達:一個女人》,2013
綜合媒材
余德耀基金會藏品

Hide title?
Off
Enable Exhibition Stop Divider
Off
Exhibition Stop Title

Frida: A Woman, 2013

Exhibition Objects

Da Xian: The Doomsday, 1997

Submitted by akwong
on Mon, 06/28/2021 – 15:43

這些巨大的茶碗乍看之下裝飾著中國傳統瓷器的紋樣;然而,這類陶瓷設計款式實際上來源於英國東印度公司——以剝削為本的一個貿易公司,從事鴉片販賣活動並於17世紀至19世紀掌控南亞、東亞、東南亞部分區域為殖民地。儘管這些茶碗仿製了傳統的中國樣式,茶碗上的裝飾圖案卻描繪著眾多歐洲殖民勢力的旗幟和英國佔據香港時期(1842–1997)存放歐美進口貨物的倉庫。這些茶碗裡堆滿了西方進口食品,每件商品上都標註著同一個消費期限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中國紀念日。

Image
Da Xian: The Doomsday, 1997
Tombstone

黃永砯
中國,1954-2019,定居法國
《大限:世界末日》,1997
綜合媒材裝置,銀鹽相紙,水彩紙本
余德耀基金會藏品

Hide title?
Off
Enable Exhibition Stop Divider
Off
Exhibition Stop Title

Da Xian: The Doomsday, 1997

Listen beautiful relax classics on our Youtube channel.

Exhibition Objects

廣告與品牌文化

Submitted by akwong
on Mon, 06/28/2021 – 15:43
Tombstone

在文化大革命——1966年至1976年在中國共產黨主席毛澤東領導下、以破除傳統建立現代化中國為目標的一場社會政治運動——結束後,中國在一系列經濟改革中逐漸從共產主義向資本主義發展。20世紀80年代,耐克、可口可樂等美國品牌開始在中國銷售產品。隨著貿易政策的逐步寬鬆,更多的外國商品進入了中國市場,帶來了消費主義與品牌文化的新時代。

中國藝術家們對當時社會環境中發生的急遽變化進行了觀察與反思,并從中獲得了新的創作靈感。政治波普——具體表述為廣告形象、波普藝術美學、中國政治宣傳畫的相互融合,即是誕生於這個時代背景中,啟示著政治偶像崇拜與品牌崇拜之間的相似性。隨著資本主義消費文化作為中國當代藝術主題的新鮮感漸漸消泯,今天的我們得以利用當下視野,從消費文化在中國文化和日常生活中的持續影響這一認知角度對其進行新的解讀。

Hide title?
Off
Enable Exhibition Stop Divider
Off
Exhibition Stop Title

廣告與品牌文化

Exhibition Objects

Bird’s Nest Stadium 25 Jan 2008, 2008

Submitted by akwong
on Mon, 06/28/2021 – 15:43

使用自製的針孔相機和古老的暗箱攝影技術,史國瑞捕捉了一幀幽暗影像以紀錄北京國家體育場——別稱「鳥巢」——及其周邊景觀。這座由藝術家艾未未參與設計的體育館,作為2008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主要比賽場地而被建造,并被視為一個象徵著現代化新中國的光輝符號。儘管如此,這座新場館的建設過程中產生了不少爭議,其中包括數千當地居民的遷移安置問題。

Image
Bird’s Nest Stadium 25 Jan 2008, 2008
Tombstone

史國瑞
中國,生於1964年
《鳥巢2008.1.25》,2008
銀鹽相紙
余德耀基金會藏品

Hide title?
Off
Enable Exhibition Stop Divider
Off
Exhibition Stop Title

Bird’s Nest Stadium 25 Jan 2008, 2008

Exhibition Objects

Pantheon, 2014

Submitted by akwong
on Mon, 06/28/2021 – 15:43

如同吉薩的大金字塔或北京的天壇,羅馬的萬神廟並不是一座為普羅大眾而設計建造的建築物。在一系列油畫作品中,石至瑩比較了她曾到訪過的世界各國神聖場域內的建築物,並重點描繪了這些古老遺跡中蘊藏的重複模式。即使是為了供奉不同的神靈而建造,這些神聖空間卻跨越了久遠的時空隔閡,在不同的文化語境中傳遞出同一種借助建築物以溝通高等力量的祈望。

Tombstone

石至瑩
中國,生於1979年
《萬神廟》,2014
布面油畫
余德耀基金會藏品

Hide title?
Off
Enable Exhibition Stop Divider
Off
Exhibition Stop Title

Pantheon, 2014

Exhibition Objects

Tobacco Project—The Language of Smoke: 1902, 2004

Submitted by akwong
on Mon, 06/28/2021 – 15:43

《煙之語言: 1902》最初裝置於一個舊時上海的煙草貨棧內,作為徐冰的系列項目《煙草計畫》(1999–2011) 的一部分,它探討並展示了美國香煙輸入中國的早期情況及其發展為現今重要產業後的持續影響。這件裝置作品在朦朧的薄煙中借助霓虹燈的微光顯示出一段1902年英美香煙在中國推銷時的廣告詞:

 

「煙發明。又為最利便最滿意之新法。蓋紙烟之制法。乃機器所造成。整齊,純潔,最有合於衛生者也。」

Tombstone

徐冰
中國,生於1955年
《煙草計劃-煙之語言: 1902》,2004
裝置,霓虹燈
余德耀基金會藏品

Hide title?
Off
Enable Exhibition Stop Divider
Off
Exhibition Stop Title

Tobacco Project—The Language of Smoke: 1902, 2004

Exhibition Stop List Display Options
Inline Grouping
Exhibition Guide Featured Image
往來之跡:余德耀收藏中國當代藝術
Exhibition Guide Subtitle
雷斯尼克馆
Exhibition Guide Audio Embed

Source: lacma.org

No votes yet.
Please wait...
Loading...